城門水塘始建於1923年,建塘工程期間,經歷多番村落遷移,以致今天的城門水塘,仍然發現不少昔日地貌和石乪遺跡。
小巴站對上的菠蘿壩,是城門水塘的其中一座副壩,據聞昔日在城門谷定居的客家村落,曾於此植種菠蘿,故得「菠蘿壩」之名。
城門水塘的位置原本是一個河谷,叫「城門谷」,建造水塘前有八條主要村落,分別是城門老圍、白石窩、坡頭肚(碑頭肚)、石頭見(石頭峴)、芙蓉山(湖洋山)、南房肚、大坡瀝(大碑瀝)和張屋(河背),一度是熙熙攘攘,然而為了興建水塘,所有村民皆要遷離河谷。
城門水塘有兩座副壩,除了旅程一開始的「菠蘿壩」,位於燒烤區旁的便是另一座副壩。這座副壩高約46米,屬複合結構,以填土、打板樁及混凝土建成。大家可從這座副壩遠眺城門水塘主壩,而這裡更是欣賞日落的好地方,不少人更會專程在黃昏前來呢!
循小路可到達城門棱堡(俗稱「城門碉堡」),棱堡於1939至1941年建成,由一個母堡和五個機槍堡組成,並以地下隧道連接。時值日軍侵華,英軍戰敗棄守,棱堡因而被日軍大肆破壞,現在所見的遺址已是後來經過修葺的。
立於主壩入口前會見城門紀念碑,極具歷史價值,因為本港僅有五塊為紀念建塘而造的紀念碑。城門紀念碑刻有拉丁文「NISI DOMINUS FRUSTRA」,有「若不是上主,一切皆徒然」之意,從中隱約可見當時建塘之艱難!
城門水塘建成後,主壩高約84米,更是當時大英帝國中最高的水壩,可見當時工程之浩大。主壩附近設有燒烤場,可遠眺獅子山,景致開揚,景色怡人。在這裡更可找到不同的水務設施,包括堤壩、溢洪道、水塔等。
在城門水塘主壩的末端,可俯瞰下城門水塘的景色,波光粼粼,非常優美。下城門水塘坐落於城門水塘下游(俗稱城門峽)峽谷地帶,始建於1961年,並於1964年竣工,其主壩則位於沙田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