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危機日益嚴峻,香港近年接連出現可致命的破紀錄酷熱天氣及暴雨。23 個團體召開聯合記者會,向特首李家超提交《氣候政策建議書》,促請政府立即採取更積極的氣候行動,追上國際減碳步伐,並加速能源轉型和加大綠色投資等,應對氣候危機。
政府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下稱《藍圖》)訂立在2035年前把香港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在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的目標。然而,《藍圖》未有釐清和公佈每項政策減排量,如何達至總減排量,亦沒有建立每年向公眾匯報減碳進度的機制,公眾無法得悉減排進度是否大幅落後。思匯政策研究所
項目主管譚芷菁指出:「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持續不斷努力和建構全面的治理框架,以制定具科學基礎的減碳目標,並設立嚴格的報告機制,清晰清晰劃分各部門的職責。此能確保所有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能夠合作,共同實現碳中和。」
政府將於2026年更新《藍圖》。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表示:「香港自稱是區內的綠色金融中心,金融政策應全面配合『2050碳中和目標』,加快將『不造成重大損害』原則納入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中、建立防止『漂綠』的有效機制,並積極參與協助發展中國家減排的『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JETP)推動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協助全球轉型至低碳經濟模式。」
除了推動能源轉型減緩氣候變化,保護自然生態系統亦是有效適應對氣候危機的重要手段。大自然保護協會香港環境保育副總監湯詠霖強調:「政府應把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納入氣候政策和融入城市規劃和基建設計,以提升香港的氣候韌性。透過恢復陸地和海洋生態,我們不但能增強抵禦極端天氣的能力,還能保護生物多樣性,符合全球和國家保育目標。」
政府曾承諾多項減排減廢政策,部分重要政策的計劃尚有待公佈。團體提議政府推動香港綠色運輸,包括檢討《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使其涵蓋的士、巴士、小巴和貨車等所有商用車輛;並在減廢方面建議政府加快於2025年之前就塑膠飲料容器、紙包飲品盒、汽車輪胎、鉛酸電池和電動車電池等產品實施生產者責任計劃。
團體敦促政府採納下列五大範疇的建議,加快推動香港達致碳中和及加強氣候韌性。建議包括:
1.制定氣候治理框架,促進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
2.鞏固香港可持續發展金融中心的地位;
3.納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以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4.構建將香港打造成綠色運輸樞紐的藍圖;
5. 締造循環經濟框架,推動社會過渡至低碳生活方式。
備注:此乃聯合新聞稿,由23個團體共同發布,包括(以英文名稱順序排列):
發起團體
思匯政策研究所
大自然保護協會香港基金會
綠色和平
聯署團體
2041香港
350HK
ADM Capital Foundation
Bloom HK
低碳想創坊
創建香港
免「廢」暢飲
香港大學理學會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會
地球之友
綠色力量
綠領行動
Hong Kong 2050 is Now
香港觀鳥會
香港護鯊會
無塑海洋
綠惜地球
港灣學校
青年環境網絡
世界新經濟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