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三年
十一月
三十日
30 Nov
 , 
2023
最新《香港郊野垃圾調查》 郊野垃圾問題持續改善 遊人與野生生物共存方式堪關注
Continuous Improvements in Countryside Waste while Hiker-Wildlife Coexistence Worth Our Attention

環保團體綠色力量自2016年進行《香港郊野垃圾調查》(1) ,持續了解市民郊遊習慣,以及製造和處理郊遊垃圾情況。今日(30日)發表新一年(2023年)調查結果,發現有較多市民表示今年減少到訪郊野,整體到訪郊野次數亦由去年平均每月3.2次減至今年2.5次。郊野垃圾問題則持續改善,認為遠足山徑垃圾問題嚴重的市民比例由早年高位的近七成,持續下降至今年不足四成;亦有愈來愈市民實踐「帶走垃圾」,超過六成人會將食物和飲品包裝帶離郊野才丟棄;市民每次郊遊製造的塑膠垃圾數量亦首次跌至不足2件,每次郊遊平均製造1.5件塑膠垃圾。

綠色力量高級保育經理呂德恒指隨疫情後通關,到訪郊野人流較高峰期減少,加上市民環保意識提升,喜見郊野垃圾問題持續改善,期望垃圾徵費實施後,市民能進一步從源頭減少製造郊遊垃圾,以保育自然環境和野生生物。

郊野垃圾問題持續改善

調查顯示三成七受訪者今年到訪郊野次數較去年少,原因主要是「閒餘時間減少」(57%)及「因疫情結束而改變習慣」(45%)。整體受訪者到訪郊野次數亦下跌,由去年平均每月3.2次減至今年2.5次,減幅逾兩成。然而,亦有約三成受訪者今年到訪郊野次數較去年增加,增加原因主要是「疫情而改變習慣」(40%)及「閒餘時間增多」(36%)。呂德恒指疫情雖已結束,但調查反映其對市民到訪郊野的影響仍然持續,無論增加或減少了到訪郊野次數,因疫情而改變習慣仍是一個重要因素。

郊野垃圾問題方面,認為遠足山徑垃圾問題嚴重的受訪者比例,已從2021年調查高位的六成七,下降至今年的三成六。然而,分別有約五成至六成受訪者認為海岸地區、燒烤/郊遊地點、露營地點的垃圾問題嚴重,呂德恒提醒市民無論進行任何類型的郊遊活動,亦應注意減少製造垃圾。

至於市民製造郊遊垃圾情況,最多受訪者郊遊時會製造的垃圾種類是紙巾(66%),其次是食物包裝(65%),膠袋和消毒濕紙巾並列第三位(40%),平均每人每次郊遊產生每種垃圾1-2件,情況與往年相若。郊遊時有製造塑膠垃圾的受訪者比例則較去年上升約一成,達七成五,幸而數字呈下跌趨勢。從去年每次郊遊平均製造2.2件塑膠垃圾下降至今年的1.5件,數量更是調查以來首次跌破2件。呂德恒期望隨減用即棄塑膠條例陸續涵蓋多種即棄塑膠產品,市民於郊遊時使用相關用品的情況亦能進一步減少。

處理郊遊垃圾方面,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受訪者會將食物和飲品包裝、膠袋、即棄口罩帶離郊野才棄置。呂德恒樂見愈來愈多市民實踐「自己垃圾 自己帶走」,他特別指出以往不少市民誤以為果皮等有機物垃圾可棄置野外,讓其自然分解,今年調查則發現五成受訪者會將果皮帶離郊野,比調查初年的三成為高。呂德恒再次提醒市民有機物於野外分解需要很長時間,過程中會衍生衞生問題,任何種類的垃圾都應帶離郊野。

郊野垃圾影響野生生物

香港郊野生態豐富,生物多樣性高。市民到訪郊野享受自然風景,亦應盡量減少對野生生物的影響。調查顯示最多受訪者認為「餵飼野生生物」和「於郊野遺棄垃圾」最影響野生生物,分別均佔約二成五。對於餵飼問題,近八成受訪者表示知悉當局於去年年底收緊非法餵飼野生動物的條例,唯分別約五成表示不清楚當中內容,以及認為修例成效不大。對於郊野垃圾問題,最多受訪者關注到野生生物會「誤吞垃圾」(48%)和「改變覓食習性」(21%)。

呂德恒指當局去年底收緊的《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第170章),將指明的「禁止餵飼野生動物地方」(禁餵區)擴展至全香港,以加強打擊餵飼。他指餵飼會改變野生動物習性,亦會令動物因太容易獲取食物而過度繁殖,最終增加動物和人類產生衝突的機會,期望市民能了解當中的禍害,停止餵飼。

此外,大部分受訪者均表示為了保護野生生物,願意實踐一些環境友善行為,包括不餵飼野生生物、將垃圾帶離郊野才丟棄、避免使用即棄餐具或用品等,呂德恒樂見市民對保護郊野環境和野生生物多一分關注,希望有更多人實踐綠色郊遊。

(1)《香港郊野垃圾調查》自2016年起每年進行,今年調查於2023年9月26日至10月24日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成功收回307份問卷。對象是過去一年內曾到訪郊野,並年滿16歲人士。

─ END ─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