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放大鏡

毒蛇不毒 — 紫沙蛇

原文刊於《綠田野》117期(2015年12月)
作者:綠色力量
一條紫沙蛇

人們對毒蛇都怕得要命,可能小時候都有學習過,認著頭部三角型的蛇,牠們都是很毒的。紫沙蛇(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因為頭部呈三角型而常被誤會具劇毒,對牠避而遠之。雖然牠確實是有毒,但毒性不強,更重要是牠不會主動攻擊人,目前香港亦沒有紫沙蛇咬傷人的記錄,牠其實並不如大家想像般可怕。

香港的爬行類動物物種非常豐富,計算原生及已歸化的物種,數目多達86種,是中國爬行類動物物種的兩成。爬行類動物包括了蛇、龜和蜥蜴等。在香港,以蛇佔大多數,有52種,當中14種是原生陸棲毒蛇,包括了紫沙蛇。

紫沙蛇,又名茶斑蛇、茶斑大頭蛇或褐山蛇,主要在林地、灌木林及草地棲息。牠的體型較小,身長約40 – 60 厘米,身體紫褐色或深棕色,有許多黑色斑點,頭部呈三角形並有明顯的矛狀斑紋。除了香港,紫沙蛇在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及華南地區都有分布。紫沙蛇在香港並不常見,在大嶼山、新界東部和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均可找到其蹤影。

一條正在捕食長尾南蜥的紫沙蛇
紫沙蛇正在捕食長尾南蜥(Eutropis longicaudata)

毒不致命

紫沙蛇日間較活躍,主要靠捕食蛙類、壁虎、石龍子等小型動物為生。由於牠攻擊性強,加上頭部呈三角型,所以常被誤以為是具劇毒的蝰蛇科,英文俗名也叫是「偽蝰蛇」。紫沙蛇雖然是毒蛇,但牠擁有的是後毒牙,即是毒牙不是生在嘴巴前端,而是在較深入的位置,加上毒性輕微,即使人們不幸被咬噬,最多只會令傷口紅腫、疼痛及出血量較多,並不會致命。

一條紫沙蛇的頭部特寫
紫沙蛇的頭呈三角形,頂部有明顥的矛狀斑紋

蛇出娘胎

蛇是卵生動物,即是交配後會產下蛇蛋,經過孵化,蛇寶寶便會破蛋而出。但原來部分蛇會以卵胎生形式孕育下一代,即是指受精的蛇卵會繼續留在母體內孵化,直至發育完成,才由母蛇誕下小蛇。

卵胎生的蛇寶寶直接由母體誕下,看起來就像胎生一樣,但其實兩者的成長過程完全不同。胎生的胎兒會經胎盤從母體直接吸取養分,但卵胎生的胎兒只會從本身的卵吸收養分,而非母體。紫沙蛇便是其中一種以卵胎生方式生產下一代的蛇,相比卵生,由於有母體的庇護,可免除蛇蛋被掠食者捕食的機會,大大提高下一代的存活率。

一條紫沙蛇
紫沙蛇以卵胎生方式孕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