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退之時,潮水退卻,露出了一大片原先被海水覆蓋的泥地。這片還是濕漉漉的泥灘上,不消瞬間,就變得熱鬧非常:招潮蟹空群而出;彈塗魚爬爬跳跳;水鳥伺機覓食…….咦!怎麼連沙泥也一團一團的動起來?原來是石磺(Onchidium spp.)在伸展筋骨呢!
石磺是腹足綱軟體動物。「軟體」是指整個身軀軟綿綿,沒有一根骨;「腹足」則指沒有真正的腳,以腹部為足,透過控制腹部橫向及縱向肌肉,一收一放,產生像海浪般的波動,藉此向前推進。
石磺與蝸牛是同類,卻是「無殼蝸牛」,外形反而有點像蛞蝓。雖然「無殼」,牠們卻有絕佳的「隱身術」,一樣可以保護自己免被捕食。首先是一身泥土顏色,再加上背部凹凸不平,又長滿肉瘤,簡直與地上泥巴無異,隱身於泥灘之中,讓捕食者難以發現。
除了外表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石磺的生理性別也是「融為一體」,即雌雄同體。雖然同時擁有雌雄兩套生殖系統,但牠們卻不會以自體授精完成繁殖,反而會盡量與另一個體交配。此舉是為了增加後代基因的多樣性,可提升對抗疾病或適應環境的能力,有助族群持續繁衍。
來自海洋的你
石磺的遠古蝸牛祖先來自海洋,以鰓呼吸水中的溶氧。但隨著地球地貌變化,牠們亦由海生過渡至陸生,並克服了最重要的難關 ─ 吸取大氣中的氧生存。經過演化,石磺發展出適應陸地生活的重要身體結構,不再用鰓呼吸,而是以「肺腔」取而代之。「肺腔」是一個滿布微小血管的空腔,功能有如人類肺部,能夠呼吸空氣中的氧,讓石磺能夠離開大海,於潮間帶生活。
現在的石磺可長時間在陸上活動,並以刮食岩石上的藻類維生。每當潮漲,海水淹至,牠們的呼吸孔會閉合,避免海水進入。
雖說石磺與蝸牛是同類,不過DNA分析結果顯示,牠們與其他有肺腔蝸牛的親戚關係其實相當疏遠。由於石磺無殼,缺乏化石證據,科學家暫時仍然無法釐清牠們的演化過程與分類。因此,石磺可說是蝸牛家族中,最不為人認識、最神秘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