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放大鏡

沙灘中的小紅腸 — 絳體管口螠

2024年6月
作者:綠色力量
絳體管口螠在沙灘上
絳體管口螠
© Henry Lui

相信一般人對「絳體管口螠」(Ochetostoma erythrogrammon)都會感到陌生,不單名字難念,見過牠們「真身」的人亦不多。有說牠們像香腸,亦有說牠們像鼻涕,南轅北轍,其實兩種說法亦是對的,只是在形容牠們身體的不同部分。絳體管口螠是一種本地廣泛分布的海洋生物,多棲息於遮蔽型沙灘,大家是時候對牠們多加認識!

絳體管口螠是屬於螠蟲動物(Echiura)的海洋生物,全球已知的螠蟲種類約有150種,多數生長在淺海的沙泥中、岩石縫隙,或在珊瑚礁、貝殼中穴居。絳體管口螠在香港的分布廣泛,潮退時到訪一些遮蔽型沙灘,即受海浪沖刷強度較低的沙灘,例如汀角、海下灣、水口等,就可發現牠們的蹤影。

絳體管口螠的身體分為軀幹和吻部兩部分。軀幹有紅色與淺粉紅色相間的縱向條紋,呈紅色的原因是體液含有類似血紅素的物質,讓牠們可以在沙泥底這些缺氧的環境中,體液能運載更多氧氣。由於軀幹紅色,加上呈圓柱狀,圓胖肥大,就好像一條小紅腸!

隱藏的小紅腸

不要以為沙灘上如此一條小紅腸,一定十分搶眼,輕易就可以找到!原來牠們很多時都會將軀幹埋藏在沙泥中的洞穴內,只會伸出吻部,但吻部顏色卻是半透明的奶白色,加上稍一察覺周圍有異動,便會迅速縮回沙中,所以要觀察牠們並不容易。

絳體管口螠的吻部顏色和形態就如鼻涕一般!牠們以攝食沉積物維生,其吻部表面有黏液,能夠伸到沙灘表面黏著食物顆粒進入口道內,藉纖毛送入口中。其吻部更極具伸縮性,可延伸達體長的十倍,方便覓食。

絳體管口螠幼長的吻部伸出洞穴外的沙灘表面
絳體管口螠會將吻部伸出洞穴外的沙灘表面,以黏液黏著沉積物顆粒。
© Henry Lui

好客的老闆

除了遮蔽型沙灘,絳體管口螠亦常棲息在珊瑚礁區的石塊下或珊瑚沙底質內。牠們會構築U型或L型的洞穴作為藏身之所,其英文名叫「Innkeeper」,即「旅店老闆」,便是形容其穴居的特性。

絳體管口螠在沙泥中構築洞穴
絳體管口螠的洞穴(箭嘴)
© Henry Lui

既然叫「旅店老闆」,當然十分「好客」。絳體管口螠洞穴附近不時會發現其他蟹類或雙殼類,曾有外國研究於牠們的洞穴內,找到了兩種蟹和一種雙殼類,研究指牠們彼此間似乎有著共生的關係。

除了「好客」,絳體管口螠對生態亦十分重要。由於牠們攝食沉積物,對海洋沉積物的翻動和營養物質的循環具有重要作用,有助維持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