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放大鏡

是益是害? — 白蟻

2023年8月
作者:綠色力量
小群白蟻在樹幹上步行
白蟻

每逢炎熱潮濕季節,尤其雨後,其中一樣惱人的事,就是家裡不時飛來不速之客飛蟻。大家都知這其實是白蟻,亦知道牠們會蛀蝕木家俬,於是視之為害蟲。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會危害人類的白蟻原來只佔非常少數,更多的是有益於生態系統。有研究更指在氣候變化加劇乾旱情況下,白蟻對增加土壤水分,促進植物生長至為重要。

全球有超過三千多種白蟻,香港則有約四十種。白蟻的外型與螞蟻相似,亦如螞蟻一樣是群體生活的社會性昆蟲,而白蟻的外殼薄且體內存有很多水分,因而令其看起來是乳白色,所以人們便稱牠們為「白蟻」。不過,在分類學上,白蟻和螞蟻並不親近,反而和蟑螂是近親。以往分類學會將白蟻歸為昆蟲綱下一個獨立的目— 等翅目,不過現時已將白蟻改納入與蟑螂同目,即蜚蠊目下的等翅下目。

白蟻是真社會性昆蟲(eusocial insect),階級分類頗為複雜,但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屬於生殖型的蟻皇和蟻后;非生殖型的工蟻和兵蟻。蟻皇和蟻后是長有翅膀的成蟲,牠們會先經過脫翅配對,然後進行繁殖,慢慢建立起屬於自己的龐大族群。工蟻的數目佔整個群體達九成以上,負責照顧蟲卵,以及清潔、建築、修補巢穴等工作。至於兵蟻,體型較大,主要負責守衛,對付入侵者如螞蟻或其他捕食者。

 

長有翅膀的生殖型白蟻成蟲伏在牆上
長有翅膀的生殖型白蟻成蟲,亦即我們日常看見的「飛蟻」。

白蟻其中一樣最廣為人知的習性,是牠們能夠建造精緻而結構複雜的巢穴。巢穴可建築在乾燥木材或樹幹中,有些白蟻物種更會在地上建造高達數米的高聳土丘;有些則會建造地下巢穴,亦可達數米深!

 

樹幹上的白蟻巢穴
建築在樹幹中的白蟻巢穴

消化異能

白蟻是植食性的昆蟲,主要以纖維素作為營養物質。牠們消化道內存有大量的原生動物、細菌或真菌,這些微生物能分泌消化酶,從而消化纖維素,再分解成簡單的醣類,並進一步利用這些醣類作為養分和能量。

正正由於白蟻以木材為食物,一旦進入人類家居,便會蛀蝕各種木製品,更甚是若一對有翅膀的成蟲在家居內配對成功,更可能繁殖出一個龐大的家族,對家居設施造成嚴重破壞。在香港,最常見而又會破壞家居的白蟻主要是台灣乳白蟻(Coptotermes formosanus),其兵蟻身長約5毫米,身軀呈淡橙色,頭呈梨狀,擁有又大又尖的大顎。

白蟻兵蟻利用大顎抓著小木塊
擁有大顎的兵蟻

 

養分循環

雖然白蟻的破壞力驚人,但全球現存三千多種白蟻中,只有約4%會對人類造成影響,其餘大部分不單不會危害我們,更對生態系統非常重要。白蟻在養分循環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牠們消化纖維素的能力,能夠加速大自然中有機物的分解,使植物組織中的養分能夠被釋放出來,再次為其他生物提供養分。

其次,在地下營巢的白蟻,建造通道的同時亦促進了土壤的通風和疏水,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有助於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水分能力。此外,白蟻更是多種捕食性動物的重要蛋白質來源。

2019年香港大學學者和英國學者一項共同研究發現,白蟻有助減輕因氣候變化造成的乾旱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在乾旱期間白蟻數量愈多,其分解落葉和增加養分的能力就愈高,有效增加土壤水分,促進植物幼苗的成長。由此可見,白蟻對於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具有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