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代戰亂時期,老百姓為逃兵役走進山區,奈何所帶糧食耗盡。幸好,後來發現一種鮮甜味美的果實。逃兵役的人們一直以這種果實充飢,直到戰亂平息,他們於是將這種果實取名「逃軍糧」,後人便以諧音「桃金娘」命名這種植物。
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是華南原生小型喬木,在中國南部山區和香港山野均十分普遍。香港習慣稱桃金娘為山棯或崗棯,它亦另有名字叫「倒棯子」,因為其果實末端有五塊像小葉片的葉蒂,人們食用時,通常會將果實倒轉,捻起葉蒂,除去果皮,因而叫作「倒」棯子。
桃金娘的果實橢圓形,成熟時由綠色轉為紫紅色,清甜多汁,美味非常。俗語有云「九月九,棯子甜過酒」,這裡的棯子便是指桃金娘的果實。每年九月十月,是桃金娘果實成熟季節,果實可直接食用,亦可釀製成果酒,更可加工製成蜜餞、果漿。相傳,隋煬帝為了品嚐桃金娘果實製成的蜜餞,命人將一百株桃金娘由南方移植去長安,可惜最後因氣候、水土等問題而種植失敗。
不過,果實再美味,亦切忌貪嘴,因為多吃會造成便秘。加上野外果實眾多,容易認錯,萬一誤認其他有毒果實,後果將十分嚴重!而且,桃金娘的果實是野生動物和雀鳥的重要食物,我們既不是逃難飢荒的話,就不要和野生動物搶吃了!
紫紅小果 用途廣泛
桃金娘果實的汁液紫紅色,是漂亮的天然染色原料,從前的婦女會利用它製成胭脂,或當成布匹染料。除了果實,桃金娘的花亦十分引人注目。花朵是嬌嫩的粉紅色,密密麻麻的開在樹上,十分漂亮。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毛菍(Melastoma sanguineum)和野牡丹(Melastoma malabathricum)的花朵外形與桃金娘的都非常酷似,加上它們的花期相近,都是在春夏季,很多人會將它們混淆。辨別的關鍵之一在於雄蕊,地菍、毛菍和野牡丹皆屬野牡丹科,它們的雄蕊分為兩組,五條較長,五條較短。桃金娘則屬桃金娘科,特徵是雄蕊密集而且數量眾多。另外,地菍貼地而生,毛菍一般有七塊花辦。從這三方面觀察,便不難區分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