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濕地僅佔地球表面面積不足1%,卻孕育著約10%已知動物物種,其特殊生態價值無庸置疑。要維持優質的淡水濕地,除了依賴充足水資源,也講究濕地的地貌和結構,而人們更加能夠以水利和土力工程技術,提升濕地生境,本港蜻蜓天堂沙螺洞就是典型例子,該地因農耕而修建水利灌溉系統,最終締造出生態富裕的人工濕地。大自然也有很多出色的「工程師」,全賴牠們默默耕耘,我們才擁有一個又一個生機勃勃的濕地生境。
堆泥專家 — 蚯蚓
在南美地區,有一種滿布土丘和坑紋,而且地形極為複雜和奇特的淡水濕地,科學家統稱這種濕地為「蘇拉里斯」。一直以來,人們對這種奇異的濕地所知甚少,直至近年才開始認識到其形成與安迪奧西努斯蚯蚓(Andiorrhinus sp.)有關。牠們是一種巨型蚯蚓,喜愛棲息在注滿水的泥土之內,更加有一獨特的行為習性,就是會一直回到同一位置上排泄。久而久之,牠們的排泄物便會在地面上堆積成一個又一個的土丘。科學家相信這些土丘能為主要在地底下活動的蚯蚓提供一個「呼吸通道」。與此同時,土丘亦為其他濕地動植物創造了更多生存空間,讓濕地生態更為豐富。
河堤建築師 — 河狸
河狸(Castor sp.)擅長於水中潛行,為了逃避捕獵者,牠們會以樹枝和樹幹於河流堆砌出一道道河堤,目的是提升水的深度,讓牠們足以藏身其中。河狸更會恆常保養河堤,以防河堤滲漏。如此一來,藉河狸打造的河堤能提升濕地的儲水能力,而河狸不斷修葺河堤,亦變相為其他依賴水深環境生活的物種,提供了非常穩定的棲息環境。此外,若河水能停留於濕地的時間愈長,代表水中的沙礫能更有效沉積到濕地之中,而沙礫能為不少水棲動植物提供所需養分。可見河狸修築河堤不但有利於己,更惠及整個濕地環境和其他濕地物種。
在英國郊區,河狸曾一度因為過度捕獵而絕跡超過四百年。保育學家近年積極重新引進河狸,以協助提升天然淡水濕地的生物多樣性,並取得了非常正面的成果。
水窪製造機 — 水牛
水牛熱愛泡浸泥漿浴,藉此在皮膚表面塗抹泥層,以減少吸收太陽熱力。由於水牛體型龐大,每當牠們在泥沼裡翻滾,對泥土施加的重壓能輕鬆製造出大小不一的水窪,而水窪對不少物種來說是重要的微生境。有學者研究本地的復耕濕地,發現有牛隻出沒的田區,擁有明顯較為豐富的淡水濕地無脊椎動物多樣性,足證水窪這類微生境對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性。
其次,當水牛按壓濕地時,能提升泥土黏度,增強濕地的鎖水能力,對防止濕地因水份下滲而旱化有莫大幫助。此外,水牛是草食性動物,變相有助控制植被的生長,避免植物完全遮蔽濕地。米埔自然護理區早於2006年開始引入水牛,以協助控制保育區內的雜草數量和提升生境複雜性,至今已有十隻「水牛工程師」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