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將到,一定不少得復活蛋。全憑人們的創意和想像,復活蛋全都繪上了鮮艷的色彩和獨特的圖案。在大自然,鳥蛋當然不及人手繪畫的來得絢麗多彩,但也絕不遜色!不同種類雀鳥的蛋當然大有不同,就算是同一品種、甚至同一母鳥誕下的蛋,顏色和花紋都可能迥然不同!原來鳥蛋的顏色和花紋蘊含了很多因素和複雜的生態互動關係,並不是單純的美觀而已!
要了解鳥蛋的顏色和花紋如何形成,可先由蛋的形成說起。蛋黃(即卵子)在卵巢形成,之後被送到輸卵管,如果雄鳥和雌鳥在此時交配,卵子便會受精。已受精的蛋黃在輸卵管內,會依次在表面加上蛋白、水分和蛋膜,可說是「半成形」的蛋。最後到達子宮,再包裹碳酸鈣,形成蛋殼,此時鳥蛋已大致完成。
在誕下鳥蛋之前,還要為蛋殼加上顏色和質感。子宮內有特別的腺體,像「噴槍」一樣將兩種色素加到蛋殼上 ── 構成藍、綠色的膽綠素;構成紅、啡色的原紫質。至於「噴槍」於何時釋出色素、釋出多少色素,則取決於基因、環境因素、雌鳥身體狀況等,蛋殼上因而形成多變的顏色和花紋。最後,蛋殼的表面會加上一層物質,形成不同的表面質感,例如加了一層蛋白質,蛋殼表面便會光滑亮麗;加了一層碳酸鈣,蛋殼表面便會有一層白色粉狀物。
環境主宰鳥蛋模樣
鳥蛋的外觀主要和生境有關,例如在地上築巢的鳥類(如雉科、鷸科等),因鳥蛋容易被獵食者發現,因此大都有條紋或斑紋,以便隱藏於石頭和枯葉之間。相反,一些雁鴨科鳥類(如鵝、鴨等)雖然同是在地上築巢,但牠們會花很多時間留在蛋上孵育,有些鴨類甚至會用築巢材料遮蓋著蛋,由於鳥蛋有爸爸和媽媽的細心照料,因而不需靠保護色保護,鳥蛋都是淡色且沒有花紋。
又例如住在樹洞或地洞的鳥類(如貓頭鷹、啄木鳥等),由於已有洞穴保護,鳥蛋大都是白色且具光澤,這樣鳥爸爸和鳥媽媽便容易於洞內昏暗環境中看見鳥蛋。至於樹棲性的鳥類,因不受上述環境因素所限,鳥蛋的顏色和花紋因而非常多樣化。
鳥蛋特色競賽
一窩鳥蛋或有機會和鄰家的蛋混在一起,此時蛋的花紋便大派用場。例如海鳥(如鷗科)絕大部分是群居,蛋的獨特花紋便有助鳥爸爸和鳥媽媽認出自己的蛋。
此外,有些雀鳥具「巢寄生」習性,會將自己的蛋誕在其他鳥類的鳥巢,讓別的鳥爸爸和鳥媽媽替牠「養便宜仔」。有研究指,若「巢寄生」鳥類有特定的「寄主」,即喜歡將自己的蛋誕在某一特定種類雀鳥的巢中,便有機會引發一場有趣的「生態競賽」:「寄主」鳥類會為免被騙而誕下獨特的蛋,以分辨自己的寶寶;「巢寄生」鳥類則為了能夠瞞騙「寄主」鳥類,於是用盡辦法誕下更難被分辨的蛋。如是者,「巢寄生」和「寄主」雙方的蛋,無論是顏色和花紋均會不斷改變呢!在香港,也可找到具「巢寄生」習性的鳥類-噪鵑(Eudynamys scolopaceus),但牠們並非只會將自己的蛋誕在某一種特定「寄主」鳥類的巢中。
最漂亮的鳥蛋
要數顏色奇異的蛋,不得不提美洲的旅鶇(Turdus migratorius),牠的蛋是鮮艷的彩藍色,非常漂亮奪目!這麼顯眼的蛋,豈不是會吸引獵食者?原來旅鶇的巢築在灌木叢中,不易被發現,因此保護色並不重要,反而藍色的蛋殼能隔絕有害紫外光,保護胚胎免受傷害。加上藍色的蛋殼比白色深色,可吸收熱力,有助胚胎成長。此外,研究發現較健康的雌性旅鶇,會分泌更多膽綠素,生出顏色更鮮艷的蛋,藉此吸引雄性旅鶇更努力照顧下一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