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大自然

從小便看動物

2025年2月
作者:綠色力量
兩隻通訊螯蝦在比武時釋出尿液,尿液經螢光顯色。
通訊螯蝦會釋出尿液以互相溝通。(圖為兩隻正在比武的雄性螯蝦,尿液經螢光顯色。)
© Berry, F.C. and Breithaupt, T @BMC Biology

多年前,網上瘋傳一幅學校的橫額照片,上面寫著「從小便相識」。橫額的主人翁想表達的是「『從小』便相識」,但網民看到的卻是「從『小便』相識」,因而鬧出笑話。固然,人們只能「從小」便相識,但動物真的能從「小便」認識。尿液對於很多動物來說,不單是排出體外的代謝廢物,而是交流溝通、甚至是找尋配偶的重要工具!

動物的尿液含有一些稱為費洛蒙的化學訊息,許多動物都可以藉著這些氣味訊息,和同類交流溝通。一些動物甚至能夠透過尿液來傳達自己的社群地位,就連身體和繁殖狀態等複雜訊息亦可憑尿液傳達,典型例子有非洲獅(Panthera leo)和南美的松鼠猴(Saimiri sciureus),牠們可從尿液氣味來認識彼此,分辨出對方的性別、年齡、社群、是否相熟個體等,從而對不同的對象作出不同的行為反應。至於鹿、麋鹿、山羊等有蹄類動物,更會將尿液噴灑在自己身上,目的是突顯自己的社群地位和身體狀況,藉此吸引異性,對繁殖有重要作用。

一雄一雌的兩隻非洲獅在草原上休息。
非洲獅透過尿液傳達性別、年齡、社群、是否相熟個體等複雜訊息。
© HelgeWengenroth @Pixabay

一隻雄性麋鹿將尿液噴灑在自己身上,以顯示自己的地位。

打量對手

科學家發現有一種慈鯛(Neolamprologus pulcher),當和同類敵對時,會以尿液來互相衡量。研究團隊在魚的身體注射螢光劑,方便觀察牠們排出的尿液。然後,團隊以透明隔板分開一大一小的兩尾魚,半數隔板有洞,容許水(及尿液)通過;其餘的則沒有洞。當兩尾魚發現對方,牠們會敵意地豎起魚鰭靠近對方,並開始排尿。如果隔板有洞,會發現小魚會避免打鬥;如果隔板沒有洞,小魚則會向對方進攻。實驗顯示當隔板有洞,小魚能夠接收到大魚的尿液,從中得知對方較自己強大,因而會減低敵意,向對方投降;相反,當隔板沒有洞,小魚接收不到大魚尿液發出的訊息,因而會繼續展示敵意並作出攻擊。

兩尾慈鯛
慈鯛(Neolamprologus pulcher)以尿液來打量對手實力。
© GuérinNicolas @Wikipedia

實驗裝置示意圖,左邊的隔版沒有洞,右邊的則有洞。
實驗中,科學家分別用有洞和沒洞的隔板分開一大一小的慈鯛,從而確立慈鯛是以對方尿液來獲取資訊。(圖為實驗圖片)
© Bayani et. al.

尋找伴侶

通訊螯蝦(Pacifastacus leniusculus)求偶時,雌螯蝦會釋放尿液,雄螯蝦接觸到尿液後會顯得非常興奮,想要立即和對方交配,但雌螯蝦不會立即接受,而是透過與雄螯蝦「比武」,以判斷對方的體格和能力是否符合要求。兩者在打鬥時,雌螯蝦會不斷排尿,透過尿液向雄螯蝦傳達「邀請」及「挑戰」的複雜訊息,目的是持續誘惑和挑戰對方,直至確認對方是理想人選。雌螯蝦透過「尿尿戰術」更加了解對方,找出能為牠們產下最優秀後代的伴侶。

此外,有研究團隊收集了老鼠族群中佔有主導地位的雄性老鼠的尿液,再把雌鼠圈養在嗅到這些尿液的環境中。團隊發現雌鼠大腦中的兩個區域新的神經元竟然增加了25%,而該兩個區域是掌管嗅覺和學習。科學家相信雌鼠之所以長出新的神經元,目的是為了能夠更清楚辨識尿液中的氣味訊息,從而確認對方是否優質配偶。

除了利用尿液來尋求伴侶,動物亦會利用尿液來掃除「情敵」,方法是將自己的尿液噴灑在配偶身上,作為氣味標記,以警告其他雄性不要靠近。兔、松鼠、狐狸、豪豬等動物都有這種習性。

宣示主權

許多動物都有領域行為,而尿液很多時都被用作劃分領域。一般來說,不同個體或群體的活動範圍會互相重疊,牠們會以尿液氣味來確認彼此的領域,然後盡量避開對方,而不是入侵或驅逐對方。

其中,土狼、狼、家犬等均常以尿液標記領域,牠們也能夠從尿液的氣味中辨識留下尿液的同類。我們經常看到狗隻走近樹下、牆邊等嗅聞一番,然後才往這些地方排尿。如果牠們聞嗅到有同類曾留下尿液,是可以分辨出對方是雄犬或雌犬、對牠們的領域有沒有威脅等。當牠們確立自己領域後,便會排尿作標記,並透過重覆排尿來鞏固自己的領域。

熊和野牛也會用尿液標記領域,但牠們不是直接排尿在領域範圍,而是先在泥土上排尿,再把這些沾有尿液的濕泥塗抹在樹幹上。

一隻家犬在草地上排尿。
家犬會利用尿液留下氣味訊息,以標記領域。
© WabbyTwaxx@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