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皮膚只有稀疏的毛髮,為了保暖和防護,原始人開始製作出各式各樣的服裝。時至今天,服裝不單是滿足功能需求,更會追求款式,人們亦會因應不同場合穿上不同的服裝。至於生活在大自然的各種動物,外殼、鱗片、毛髮便是牠們的衣服,而因應不同環境和需要,動物亦會「變換衣服」,就讓我們看看動物的「時裝」!
稱身的時裝
我們長大後,小時候的衣服會變得短小而不合身,動物亦會出現因成長而「衣不稱身」的情況,例如昆蟲、蝦蟹等節肢動物,以及蛇、蜥蝪等爬行動物。牠們的衣裳是一身堅硬的外殼或鱗片,相比人們的衣裳有裝飾作用,這些動物的外殼最重要是保護身體不易受傷。由於外殼或鱗片不會變大,所以每隔一定時間,就要蛻皮,換走老舊而不合身的外衣。新衣剛長出時非常柔軟,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變成堅硬的盔甲,所以蛻皮時動物都會躲起來,免於此時受攻擊。此外,有部分動物在蛻皮的過程中,更可以重新長出斷掉的肢體,非常神奇!
適齡的時裝
我們孩童時與長大成人所穿的衣服,樣式會有很大差異,雀鳥和一些哺乳類動物在年幼與成年後,分別會長出不同的毛髮,就好像人們長大後改穿成人服飾。雛鳥不用自己覓食,羽毛最重要只是保暖,因此大部分雛鳥只有絨毛,長大後才會長出用作飛翔的飛羽。又例如小企鵝和小海豹,不用潛入水中覓食,身上都是絨毛,比較吸水,直至成年需要潛水,一身絨毛便會脫去,變成可以卸水的光滑毛皮。
求偶的時裝
約會和追求異性時,我們都會打扮一番,穿上更美麗帥氣的服裝,而動物亦會為吸引異性而精心變換服裝。一些雀鳥會在繁殖季節換上色彩鮮豔或奇特的羽毛,例如香港常見的小白鷺(Egretta garzetta),不論雌雄都會在求偶時期,添上有如白紗的羽毛以吸引異性。而濕地常見的池鷺(Ardeola bacchus),繁殖期會由原本一身褐色變成紅紅藍藍,由於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外表差別非常大,往往讓人以為是兩種不同的雀鳥!
換季的時裝
季節交替,我們會因應天氣冷暖而改穿不同衣服,生活於極地的雀鳥和哺乳類動物,每年亦會換季兩次,除了適應溫度改變,亦是為了配合四周環境色調。冬季時,近南北極地區或是高山地區會被皚皚的白雪覆蓋,所以不論是捕獵者還是獵物,例如北極狐(Alopex lagopus)和雷鳥,都會換上雪白而厚厚的毛髮,保暖之餘,在雪地中亦不易被發現。當春季融雪後,這些動物就會換上較薄的褐色毛髮,既融入周圍的環境,亦減少厚重毛髮的負擔,行動就更為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