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放大鏡

非一般的蛾 — 長喙天蛾

2020年10月
作者:綠色力量
一隻正在吸食花蜜的長喙天蛾
長喙天蛾吸食花蜜的方式及形態,非常像蜂鳥。
"Humming-bird Hawk-moth (Macroglossum stellatarum)” " 由
"“Smudge 9000” " 製作,以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4.0 國際" 釋出。
Image

蛾 —— 晚間出沒,最愛向發光處撲去……這是一般人對蛾的印象。長喙天蛾則大大顛覆大家對蛾的固有印象。牠們愛在白天訪花,兩翅更會急速拍動,發出嗡嗡聲響,懸停在空中,再伸出長喙吸食花蜜……這種採蜜的方式及形態,令人誤以為是蜂鳥到訪呢!

一隻停在草地上,把其後翅收在前翅底的長喙天蛾
停飛時將後翅收攏在前翅底,外觀猶如一架戰機。
"_ESK3739 Macroglossum saga" 由 "LiCheng Shih" 製作,
以 "署名2.0 通用 (CC BY 2.0)" 釋出。
Image

長喙天蛾屬(Macoglossum spp.)是天蛾科的成員,大約有超過一百個物種。牠們都有圓渾而粗壯的身軀,飛行能力超強,飛行快速,拍翅頻率亦相當高,有些物種更可每秒拍動翅膀高達85次,發出的嗡嗡聲清晰可聽!牠們擅長在半空中作定點飛行,可以一邊飛行一邊吸食花蜜。

一隻把整個頭塞進花朵中以吸食花蜜的長喙天蛾
長喙天蛾把整個頭塞進花朵中盡情吸食花蜜。
"Macroglossum stellatarum" 由 "Thomas Bresson" 製作,
以 "署名2.0 通用 (CC BY 2.0)" 釋出。
Image

此外,牠們都擁有特長的喙部,平時捲起,吸食花蜜才伸長,宛如自備飲管的環保大使!有些物種的喙部伸長時接近三十毫米,足足有整個身體長度,因而才叫「長喙天蛾」。

小豆長喙天蛾(Macroglossum stellatarum)是長喙天蛾的一種,特徵是後翅絕大部分是鮮橙色。牠們具有特別的遷徙習性,南歐及北非的族群會飛往英國以至愛爾蘭北部繁殖,小小的個體竟然能作漫長的遷移,令人嘖嘖稱奇!研究亦發現小豆長喙天蛾比其他傳粉者更快學懂如何分辨顏色,從而認出哪一種花的花蜜最多。這項技能對具遷徙習性的牠們來說相當重要。當遷徒到新地方,能夠盡快尋找新蜜源來補充體力,是生存的關鍵!

尋找本地長喙天蛾

在香港亦曾發現小豆長喙天蛾,但至今僅有兩次記錄,均於十月至十一月在太平山上發現,估計只是零星個體由外地飛進本港區域。根據文獻,香港共有18種長喙天蛾,當中只有四種較為常見。雖則大部分長喙天蛾較為少見,但其實牠們的棲息地非常廣泛,主要活躍於海拔100-700米高的次生林、灌叢林、風水林和草地,甚至有物種棲息於紅樹林或農耕地。

在香港,長喙天蛾一般活躍於三月至十一月。不論是日或夜,牠們最愛訪花,特別是假連翹(Duranta erecta)、馬纓丹(Lantana camara)及簕欓花椒(Zanthoxylum avicennae)。由於這些植物一般在市區公園都可找到,因此只要細心留意,說不定可觀賞到長喙天蛾!

達爾文也解不開的謎團

說到長喙天蛾,不得不提其近親馬島長喙天蛾(Xanthopan morganii)。話說在1862年,「演化之父」達爾文收到一份大彗星風蘭(Angraceum sesquipedale)的標本,此花朵從後方延伸了一條至少長三十厘米的花距,花蜜更只出現在花距的末端。這種前所未見又異常的花形結構,究竟是如何傳播花粉?這問題一直困擾著達爾文。

大慧星風蘭的花朵
大彗星風蘭的花朵後方長出近三十厘米的花距 (紅箭咀示),
花蜜更在花距的末端,如何傳播花粉一度成謎。
"Darwin's Orchids (Angraecum sesquipedale)" 由
"Bernard DUPONT " 製作,以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4.0 國際" 釋出。
Image

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一位科學家在馬達加斯加島拍攝到一隻馬島長喙天蛾向大彗星風蘭的花距伸出長達三十厘米的口器,輕易吸食當中的花蜜,離開時黏滿了花朵的花粉塊。大彗星風蘭如何傳播花粉的謎團,終於在達爾文離世後的百多年解開!